第五講 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優化管理
2018-02-06閱讀數:4574
一、工程項目場址方案選擇
工程項目場址方案選擇,是指對擬建項目的建設地址進行比選,包括工業項目廠址選擇、交通運輸項目線路選擇、輸油(氣)管線路徑選擇和民用建筑工程的位置選擇??尚行匝芯侩A段場址選擇的任務,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已確定的工程項目建設地區和地點的范圍內(規劃選址),具體選擇坐落位置,習慣上稱“工程選址”。
工程項目場址方案選擇,應在符合國家生產力布局和區域規劃、流域規劃、路網管網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堅持以下原則:節約建設用地,不占良田,盡可能少拆遷、少移民;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節約建設投資;有利于建設實施和投產運營。
工程項目場址方案選擇主要內容包括:場址位置,占地面積,環境容量,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地震情況,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工程施工和投產運營條件,征地拆遷移民安排,項目外部配套條件等。
工程項目場址方案在報請政府投資建設主管部門批準或核準前,應事先征得規劃、國土、環境、資源、地質、地震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并附相關文件。
二、工程項目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選擇
工程項目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選擇的任務,是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在市場預測和資源評價(指資源開發項目)的基礎上,比選論證擬建項目的建設規模、產品結構及生產能力,作為確定工程項目技術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燃料供應方案的依據。
建設規模(生產規模)方案選擇,是研究比選工程項目在設定的正常生產運營年份可能達到的生產能力或者使用效益。不同類型的項目,其建設規模表述不同。工業項目通常以產品年產量、電力裝機容量等表示;農林水利項目以年產量、種植面積、灌溉面積、防洪除澇面積、水庫庫容量等表示;交通運輸項目以運輸能力、吞吐量、工程長度等表示;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通常以建筑面積、服務能力表示。確定工程項目建設規模方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合理經濟規模、市場容量、環境容量、自然資源可供量以及技術經濟社會條件和現代化建設要求等。
產品方案選擇,是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在市場預測的基礎上,研究比選擬建項目(主要是工業項目)生產的產品品種及其綜合利用方案,作為確定項目工藝技術方案和原料、材料、燃料供應方案的依據。產品方案擇選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市場需求、產業政策、技術政策、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要求、低碳經濟要求、環境條件、技術水平及生產供應條件等。
三、工程項目技術方案和工程方案選擇
在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過程中,當項目的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確定后,應進行技術方案(包括設備)和工程方案的構造與選擇。
技術方案選擇一般是指工業項目的生產方法、工藝流程、技術路線選擇和設備選型。技術方案是衡量工業項目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的標志,是工業項目經濟合理性的決定性因素。技術方案選擇的基本要求是先進性、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合理性。選擇工藝技術方案,應把節能、節水、降低資源消耗作為重要衡量指標。主要設備選型的基本要求是:性能先進成熟,質量可靠,易于檢修維修,價格經濟合理,在同等條件下盡可能采用國產設備。
工程方案選擇是在已確定的工程項目建設規模和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比選項目的主要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建造方案,包括建筑形式、建筑結構、建筑風格和工程量。
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工程方案選擇內容不同。一般公共和民用建筑的工程方案,選擇內容主要是建筑物形式、體量、結構、裝飾等;加工工業項目的工程方案,選擇內容主要是工業廠房、爐窯、生產裝置、管網、輔助建筑物的形態、結構、體量、布置等;礦產開采項目的工程方案,選擇內容主要是礦井(田)布置、井型及開采方式、開拓延伸工程、集輸儲運工程;水利水電項目的工程方案,選擇內容主要是樞紐布置、水壩水庫選型及容量、輸變電工程、防洪除澇工程;鐵路公路項目的工程方案,選擇內容主要是線路走向、線路工程量、橋隧工程方式、施工技術和方法等。
四、工程項目投融資方案選擇
工程項目投融資方案選擇,是指在工程項目策劃和決策過程中,根據擬建工程項目的規模和項目單位的意愿,構造和比選投資方式、投資額、投資時序、資金來源和投融資風險的工作。投融資方案比選分為投資方案比選和融資方案比選兩部分,其工作貫穿于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咨詢評估等各個環節和過程。
投資方案比選是在擬建項目建設規模、工程技術方案已確定的基礎上,估算項目需要投入的資金(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相應的流動資金),測算建設期內分年度資金需要量,并進行方案選擇。投資方案是制定融資方案、進行項目經濟評價以及編制初步設計概算的依據。投資方案的投資額應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投資估算指標,按項目的主要單項工程分估分列。
融資方案比選是在已確定的投資方案的基礎上,對擬建工程項目的資金渠道、融資形式、融資結構、融資成本、融資風險進行比選;同時,還應分析資金的可得性、經濟性和資金籌集方式的合法性。
五、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自然環境是工程項目生成和存在的空間,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會對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所有工程項目在興建之前都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的任務是在擬建項目的場址方案、建設規模及產品方案、工程技術方案確定的基礎上,對項目施工和運行所涉及的自然環境因素以及項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評價,比選優化環境保護方案,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
環境影響評價涉及的主要方面有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特殊環境(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影響環境的主要因素有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的排放、堆積、放射,對水體、空氣、地表以及人類生存造成的損害。
國家根據工程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實行環境影響評價三級管理制度,即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全面環境影響評價;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專項評價;對環境影響很小的項目,只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項目,應在報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附有對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采納或者不采納的說明。
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項目單位按國務院規定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有行業主管部門的項目,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后,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法定的審批部門審查或審查后未予批準的,其他相關管理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
六、工程項目經濟評價
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是指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分析研究擬建項目的投入與產出、費用與效益,判別其經濟可行性和合理性,為決策提供依據。經濟評價的任務是,在擬建項目的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工程技術方案、投融資方案等已確定的基礎上,運用一系列評價指標和經濟參數,分析計算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財務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作為項目出資人、項目單位投資決策以及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的依據。工程項目經濟評價分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兩個層次。
財務評價是從工程項目自身的財務角度,計算項目財務效益和費用,分析項目盈利能力和清償能力,評價擬建項目的財務可行性。財務評價對項目投入品和產出品采用項目計算期內預測價格進行評價,財務評價的指標主要有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資本金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償債備付率等。財務內部收益率是判別項目財務可行性的基本指標。
國民經濟評價是從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的角度,分析計算擬建項目的經濟費用和經濟效益,評價擬建項目在宏觀經濟上的合理性。其中,經濟、費用效益分析需要采用社會折現率、影子匯率、貨物影子價格等參數,計算項目的經濟內部收益率和經濟凈現值等評價指標。對于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作用的項目、資源消耗量大的項目以及涉及大量進出口的項目,應進行國民經濟評價。
七、工程項目社會評價
工程項目社會評價是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分析評價擬建項目的社會公平性和可行性,作為項目決策的依據。社會評價的主要任務是在項目場址、環境、技術、工程等各主要方案策劃過程中及確定以后,對項目興建和運行所涉及的各種社會因素、可能出現的社會矛盾、社會風險進行分析預測,提出規避社會風險、促進工程項目順利實施、保持社會穩定的措施。工程項目社會評價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即項目社會影響分析、項目與所在地區的相互適應性分析和社會風險分析。
社會評價的重點是相互適應性分析,即分析當地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對擬建項目的適應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分析擬建項目需要當地提供的各種社會條件的滿足程度。社會評價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利益群體分析,特別是對受損群體和弱勢群體進行受損補償滿意度分析,以判別相關群體對工程項目的支持配合程度。
工程項目社會評價工作可在項目周期各個階段進行,但在項目前期論證階段尤為重要。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文件規定:社會評價適用于那些社會因素比較復雜、社會影響比較久遠、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社會風險比較大、社會關注和爭議比較多的工程項目。對于需要大量拆遷移民和占用土地的水利、交通運輸、礦產開發項目以及扶貧項目、公共服務項目,尤其應進行社會評價。
八、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防范
工程項目從策劃、決策、實施直到建成投入運營使用,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期間可能出現一些未曾預料的風險事件,并可能有損于預期目標。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防范的任務是識別、揭示、評估工程項目在建設和運營使用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判別風險等級,提出風險防范和規避對策及預案,以便進行風險管理。
風險分析和防范的一般程序是:識別風險因素,確定風險程度,劃分風險等級,預測風險發生概率,估計風險損失,提出規避風險對策。工程項目在策劃和實施過程中,應考慮的潛在風險因素主要有市場風險、資源風險、政策風險、投資風險、技術風險、工程風險、社會風險等。
應基于風險分析的結果提出防范規避風險的預案和措施,包括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自擔等,并作為風險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項目單位、項目管理服務單位及工程承包單位,經常會遇到各種工程項目風險。因此,樹立風險意識,有針對性地加強風險管理,應成為工程項目參與各方的重要工作。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