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民生水利建設,構筑安全飲水保障
2018-07-19閱讀數:4220
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再加上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提高了水源質量和供水量,但有些地區的飲水保障仍然沒有徹底解決。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在建設小康社會中遇到的難點。本文從保障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的根本點出發,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
1. 我國飲水保障和配套水利設施的現狀
水是社會生產生活最基本的自然資源,它的質量將直接決定著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的速度。國家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財務,建立了大批的配套設計,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著問題。具體如下:第一,大量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和工業污水偷排,嚴重影響了水源地的安全,使得城市的飲用水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且這種趨勢有愈加擴大的趨勢。導致不得不過量采用地下水。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在調查的675的城市中,有72%的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水質受到破壞和污染而導致的疾病,種類和數量都居高不下。第二,隨著我國城鎮的數量,占地面積和入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對于用水量要求也日益緊迫,加之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繁,北旱南澇,導致實際需求與可供水量的矛盾不斷加劇。不但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也影響了社會穩定。第三,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不夠,缺乏有效管理體制,對于突發性的水污染事件缺乏有力的預案。由于我國現在大型項目眾多,尤其是化工產業和采礦業,一旦出現事故,將會嚴重的污染水源地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近幾年,這樣的事例已經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多起,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2. 飲水保障的基本指導方針
2.1 多部門聯合工作
要明確水利設施的建設思路,建設主體以當地的水利部門。由省和直轄市一級的水利主管部門牽頭,地區一級的水利局進行具體施工和設計。施工和設計部門要與當地政府部門,環保部門和審計部門等進行聯合工作小組。嚴格按照國家的制訂的項目標準來執行,由專門的督察小組進行全程的檢查,審計部門做好項目的審計工作,避免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浪費和偷工減料。引入第三監理機制,從已有的經驗上看,建設公司擅自聘請的監理容易出現問題,很容易與施工單位“打成一片”。因此,嚴格按照國家的監理法,引入第三方的監理機制,并定期公示監理結果,做到公正公開,保證整個水利項目的健康有序進行。投資渠道可以采用以政府主導,面向市場,多種經營實體參與的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從省市縣財政自行支取,條件不夠的可以向上一級政府申請補助??梢詫⒁恍┬⌒退O施交由經營主體來運營,分配好股份和經營責任。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資金的需求,早日服務于人民群眾。
2.2 始終把握“為人民服務”的中心思想
項目的建設要始終把握“為人民服務”的中心思想,將為人民群眾提供足量而且高質量的水源為最終和唯一目標。編制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用水規劃表,既將著眼點立足地區實際情況,又要考慮到長遠的發展??偨Y已有的經驗與教訓,合理規劃項目。做好城市的污水的處理,避免出現二次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費,做好雨水的收集工作。這兩類水雖然不可以直接使用,但可以做為工業用水,可以減少對純凈水源的需求程度。對于沿海的地區,加強高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力度,積極推廣海水淡化設備和工藝,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地區因為地理特點而出現的缺水問題。對于內陸荒漠地區,則采用雨水收集和開發地下水并舉的辦法。但同時也要對地下水的開采做出嚴格的限制,要求執法部門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會同水利部門定期檢查地下水的開采和用途,保證所在地區人民群眾正常的飲用水供給。
2.3 保質保量,做好風險預防工作
城市是人口、經濟總量高度聚集的區域,城市用水占全國水資源消耗量的26.1%以上,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天津、濟南、大連等許多城市缺水形勢越來越嚴峻,水量和水質型缺水程度逐步加重。特別是城市水污染、河口型城市淡水不足、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群水污染相當嚴重,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深圳市等表現尤為典型,水源地污染一方面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更是嚴重影響了城鎮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解決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在加強飲用水源調配、建設新水源、改擴建水源地以及適當的調水,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飲用水量需求的同時,應該把修復與保護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放在優先地位,防止用新建飲用水源、調水工程替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保護。
從已經發生的飲用水安全事件來看,目前,我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必須提高飲用水常規水源日常供給和儲備水源應急供給的保障能力。同時,要建立相應調度管理機制,增強防御突發污染事故、連續干旱年和特殊干旱等安全供水風險的能力。
3. 水利設施的具體措施
3.1 成立專門的飲水保障和管理部門
要做好水利建設和飲水保障工作,首先要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由當地的一把主管領導主抓此項工作。組建聯合的工作和管理小組,成員由市政府、財政局、水利部門、規劃部門等多部門聯合組成。在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職責的同時,又要進行定期的協商,及時解決在工作發現的問題。
把群眾的飲水安全保障工作作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點,這項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量重,將短期的急需與長期的需求相結合,保證基本的用水量和水質的質量,確保人民群眾的用水安全。
3.2 推行節約型水利設施建設
在水利設施的建設上,要切實做好科學規劃與地區實際相結合的工作。既要引進先進的水利技術,又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到每筆投資都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在項目的立項階段,就要將集約化的思想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點。大力推進節約灌溉和節水用具,以水渠與管道的配套中也最大限度的使用節能節水的管道設施。嚴控浪費嚴重的設施使用,對于正在使用的浪費嚴重的設施堅決關停整改,對于設計施工有可能浪費的立即停工并進行節約改造。新建的工業項目,尤其是大型的工業項目必須將用水量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來執行。明確本地區各個行業的最高用水量,經過聯合評價小組的審核后確定用水指標。建立一套由市場定價機制主導,政府宏觀調控,由廣大人民群眾監督的用水機制。
3.3 處理好水利設施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
水利設施的建設固然可以提高充足的水源,但是從生態環境、河道流向和地質影響等方面有造成不利的影響。這就要求在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以科學的發展觀,從整體上進行利害的衡量。對于流經本地區的重要河流,小溪和地下水資源進行合格的保護,做好可開采水資源的科學統計,適量調配。河流的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在項目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做好本職的工作。順應資源的自然走向,通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來保證在用水的過程中,既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又保證原有的自然資源不會受到破壞。對于已經出現破壞的水資源,要做好項目咨詢,并與專業機構進行合作。
4. 結論
飲水水利設施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利民的工程,各級地方政府的領導要將為人民群眾提高高質量的飲水作為重要的政府要務,以高度的責任感,統籌規劃,科學分析,并與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優質飲水的實際需求。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